日期:2008-10-19 天氣:晴~
上圖:位於台南的一級古蹟-赤崁樓。
位於臺南市赤嵌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嵌樓,原為荷蘭人所建。
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,所以也把這座城樓叫做紅毛樓。
到了1935年赤崁樓被指定為重要史蹟。
光復後,幾經整修,將原有的木造結構,改為鋼筋混泥土,
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,民國71年被列為國家的一級古蹟。
從創建至今,赤崁樓歷經三百多年之變化,樓房之增修次數頗多,
然其於台南市所辦扮演之角色,卻一直是十分重要。
參考資料來源:台南市政府古蹟資訊網。
...START...
將車輛停在赤崁樓的附設停車場內~
沿著人行步道來到售票口,全票50元/人,半票25元/人,台南市民免費~
一級古蹟赤崁樓,前方窄門後方就可以看見赤崁樓部分景象囉~
進入園區內,發現赤崁樓已經重新規劃ㄉ和印象中大不同~
看一下平面圖,正前方就是海神廟及九座贔屭碑~
這是右手邊的鄭成功受降紀念雕像及紀念品販售區~
先從左手邊的海神廟開始逛起ㄅ~
現存之赤崁樓,山南面的庭園、北面之閣樓及西面蓬壺書院所組成,
靠閣樓之牆基土,則立有九塊石龜之御碑,其是移自於大南門城邊,
為清乾隆五十三年〔一七八八〕年讚賞平定林爽文之役之記功碑。
碑以花崗石所雕,碑首雕雙龍,碑文滿漢各四邊,二者合壁一篇,
所有碑是立於狀似石龜之贔屭上,其為九龍生子之一,生好負重,
然由於其貌與龜無異,一般人均稱之為〔龜碑〕。
穿過圓拱門後,來到後庭院~
這是在赤崁樓的下方,循階梯而上~
便可欣賞到赤崁樓的全貌~ 閣樓之中,海神廟位於南面,文昌閣位於北面,
二者屋頂均是重簷歇山的表現,重簷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,繞以綠釉花瓶欄杆。
海神廟目前懸以〔赤崁樓〕門匾,內部當作赤崁樓之展示館,東面之花瓶形門洞,相當別緻。
大廳擺著鄭成功的畫像~
展示著部份改建遺跡及相關文物介紹~
登高望遠,站上赤崁樓可以欣賞到庭園的景緻~
參觀完赤崁樓,往其後方走去~
沿著後面的走道前進,前面也有歷史遺跡~
普城稜堡殘跡~
相關資料可以閱讀一下介紹牌說明~
繞了一圈回到前方,另外一棟是文昌閣。
文昌閣目前仍懸有沈受謙所題文昌閣匾,一樓亦做為展示之用。
二樓則祀魁星,右手握硃筆,左手拿墨斗,一足踏鱉首,一腳踢星斗,以象徵獨占鰲頭之意。
二棟建築皆位於台基之上,台基中間均有龍形御路設置,牆面則開書卷形之窗戶。
文昌閣前方還有一整牌小石獅子~
石欄石獅共有12隻,赤崁樓前大隻,可分為二種形象,而文昌閣前六隻形象表情各異,
真雕時間均在光緒年間。海神廟、文昌閣修築之時,雕工頗具氣勢。
往下方走,還有一座蓬壺書院遺址。
蓬壺書院之門廳是該書院留存較具原貌之清代建築,面向西面,裝修簡樸。
南面基牆則砌以歷代石碑甚多,西面庭園中亦佈滿石馬、石陀與技勇石等歷史文物。
荷蘭建築之原始入口,荷蘭人於1652年建此城時,入口向西,與安平古堡互為犄角。
1942年赤崁樓修建時,拆除樓前大士殿,昔日荷蘭人所建入口遂重見天日。
惟安全顧慮,發現深度僅及頂上文昌閣尾。然門內曲折之台階痕跡隱約可見。
石馬,在古代凡於國家有功之文臣武將,死後其墳前之墓道放置翁仲、石羊、石虎
、石馬各一對,以示尊榮。此石馬傳說係原置於國姓爺墓道。
繞了一大圈回到了赤崁樓下方,從這角度欣賞赤崁樓很具有中國式建築美感~
屋簷以重簷歇山的方式表示,像是飛燕式的屋簷~
中庭的鄭成功受降圖雕像~
站在中庭望向赤崁樓,矗立其中的海神廟顯得平靜而威嚴~
有機會也請大家來參觀這座一級古蹟-赤崁樓。
...THE END...